来源:源达
投资要点
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顺利举办
近期以“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顺利举办。本届数博会旨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数据价值释放,为千行百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展会还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驱动传统行业跨境“出海”。数字金融方面,“数字金桥”等创新平台通过连接企业与金融机构,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风控双重难题,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注入金融活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超预期跃升,核心发展目标已基本提前锁定。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八项关键指标中,五项已提前超额完成,两项预计将如期达成,整体完成度极高。根据近期数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4%)、IPv6活跃用户数(8.34亿)、千兆宽带用户数(2.33亿)等基础设施与核心产业指标均超越原定目标。软件业与工业互联网普及率等指标亦接近完成,增长路径明确。展望“十五五”,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数字经济有望进一步发挥战略引领功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技术赋能重构数字金融格局
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不仅催生了新业态,也重塑了传统业务流程。在业态创新上,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为金融基础设施注入新动能,截至2025年4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达10.8万亿元,标志着支付新范式的成熟。在流程再造上,AI等智能技术驱动运营模式革新,以供应链金融为例,机构通过引入AI风控模型,在大幅压缩贷款审批周期的同时,也将不良率稳定在低位。根据预测,中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增长至20万亿元,在政策引导下行业有望维持高速高质量增长。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1)算力基础设施;2)工业数字化;3)数字金融。
风险提示
技术发展路径及产业化落地不确定性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 数字经济成为动能转换期稳增长的核心支撑
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网络经济单独成篇,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标志着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进入“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进一步被列为独立篇章,并配套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系统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重点任务,推动数字经济进入体系化推进新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传统依赖土地要素与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逐步减弱,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与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回落,经济增长面临阶段性压力。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代表,展现出较强的产业韧性和辐射带动能力,不仅有效对冲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也加快构筑起新的增长引擎。特别是在经济下行阶段,其“支撑性”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力量。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历年的GDP增长率。同时,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增幅,扩张步入相对稳定区间,预计24年为57亿万元。
| 图1:土地财政传统增长路径减弱 | 图2: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万亿元) | 
| 
 | 
 | 
| 资料来源:Wind,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 | 资料来源:Wind,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 |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超预期发展,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八项关键指标中,五项已提前超额完成,两项预计将如期达成,整体完成度极高,彰显出产业基本面的强劲动能。根据近期数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4%)、IPv6活跃用户数(8.34亿)、千兆宽带用户数(2.33亿)等基础设施与核心产业指标均超越原定目标,为产业链上下游奠定了坚实的增长底座。软件业与工业互联网普及率等指标亦接近完成,增长路径明确。尽管全网网上零售额能否精准达标尚存变数,但规划的整体胜利完成为数字经济的长期投资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背书与数据支撑。展望“十五五”,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数字经济有望进一步发挥战略引领功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表1:“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目标 | 实际进展 (统计时点) | 2025年预期 | 完成情况 |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7.8 | 10 | 10.4 (2024年) | 11.2 | 提前完成 | 
| IPv6活跃用户数(亿户) | 4.6 | 8 | 8.34 (2025年5月底) | 8.73 | 提前完成 | 
| 千兆宽带用户数(万户) | 640 | 6000 | 23300 (2025年8月底) | 24840 | 提前完成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万亿元) | 8.16 | 14 | 13.7 (2024年) | 15.38 | 预期完成 | 
|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 | 14.7 | 45 | 30.6 (2023年) | 47.5 | 预期完成 | 
| 全网网上零售额(万亿元) | 11.76 | 17 | 15.52 (2024年) | 16.77 | 存在不确定性 | 
|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万亿元) | 37.21 | 46 | 46.4 (2024年) | 49 | 提前完成 | 
| 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规模(亿) | 4 | 8 | 10.8 (2025年5月) | 11.6 | 提前完成 | 
数据来源:工信部,国家统计局,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
- 技术赋能重构数字金融格局
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全面深度融合的产物。它并非仅仅是简单地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而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对支付、融资、投资、风控等金融核心功能进行的一场深刻范式革命。
在业态创新层面,区块链等分布式技术为金融基础设施注入新动能。截至2025年4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10.8万亿元,交易笔数达29.2亿笔,这一数据印证了其作为支付新范式的广泛接受度。在流程再造层面,AI等数据智能技术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驱动运营模式革新。以金融供应链为例,通过引入AI风控模型,机构在显著缩短贷款审批周期的同时,依然能将不良贷款率稳定在低位,实现了过去难以兼顾的“效率”与“风控”双重目标。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数字金融整体市场规模已达6.86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2030年有望增长至20万亿元。未来行业预计将维持约19%的年度复合增长率,后续在政策引导下,外资参与度逐步提高,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增长。
图3:数字金融规模(万亿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
二、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
2025年10月17日,2025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在石家庄隆重开幕,本次数博会以“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为核心主题,由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国信息协会与联合主办。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可信数据已成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石,本次数博会旨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数据价值释放,为千行百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本次数博会构建了“会、展、赛、演、互动体验、招商”六位一体的综合模式,通过开幕式暨主旨论坛、系列专业会议、实体展览、路演推介、赛事活动及沉浸式场景体验,全面呈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趋势与创新成果。展示面积达3.2万平方米,包括共启用数字产业生态馆(主场馆)、数字区域发展馆、数字生活应用馆、国际跨境贸易与数字发明创新馆4大展馆和1个室外数字未来体验区。
此外,本次数博会还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助力传统行业跨境“出海”方面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内容产业,来自东南亚、上合组织及金砖国家的国际采购商对中国内容产业表现出高度关注。随着自然语言处理与多语种实时内容转换技术不断突破,中国影视作品在东南亚等地区的文化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数字金融方面,展会上来自雄安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的专家介绍了一个“数字金桥”,该平台旨在连接企业与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贷款困难和金融机构识别难题。通过将企业的数字化平台与银行的评估平台对接,许多特色产业集群,如安平丝网和邯郸紧固件,都在借助这一平台实现转型升级。这一举措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金融活水,也为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投资建议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取得的体系化成果,为“十五五”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数字经济有望进一步发挥战略引领功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建议关注:1)算力基础设施;2)工业数字化;3) 数字金融。相关重点公司万得一致盈利预测如下:
表2:万得一致盈利预测
| 公司 | 代码 | 股息率 | PB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PE | 总市值(亿元) | ||||
| 2025E | 2026E | 2027E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海光信息 | 688041.SH | 0.1 | 24.3 | 31.6 | 47.1 | 65.3 | 168.2 | 112.8 | 81.4 | 5,316.7 | 
| 寒武纪-U | 688256.SH | 0.0 | 47.4 | 20.5 | 42.6 | 68.2 | 261.2 | 125.9 | 78.6 | 5,359.6 | 
| 中控技术 | 688777.SH | 1.3 | 4.1 | 12.1 | 14.2 | 16.7 | 34.4 | 29.4 | 25.0 | 417.4 | 
| 恒生电子 | 600570.SH | 0.3 | 6.7 | 12.1 | 14.0 | 16.3 | 49.1 | 42.3 | 36.4 | 592.5 | 
| 宇信科技 | 300674.SZ | 1.1 | 3.9 | 4.7 | 5.6 | 6.9 | 35.7 | 29.8 | 24.3 | 167.9 | 
资料来源:Wind一致预期(2025/10/21),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